编者按:2024年6月28日,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的《教学督导信息》(【2024】(第一零零期)总第100期)以《案例教学夯实基础认知,现场实操提高实践能力》为题,介绍了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张桐老师《风景园林场地设计》的创新教学做法和督导老师的体会,供大家学习借鉴。现予全文转发。
案例教学夯实基础认知,现场实操提高实践能力
---介绍张桐《风景园林场地设计》课程综合实习
督导员 苏壮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课程综合实习是将传统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实践同新兴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场地设计范式,力求建立场地设计依据与设计原则之间的联系。主讲教师张桐在第14周课程的综合实习中,通过大量的案例讲解和设计实例分析,不仅夯实了学生对场地基址的基础认知,还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形成了由理论到实践再提高认识的良性循环。
一、趣味案例引导,夯实基础认知
《风景园林场地设计》课程综合实习使学生在掌握场地规划与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实地进行场地现状的调研、测定和数据分析,之后形成设计方案。场地基址分析是场地设计的前期基础,包括场地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公共限制以及建筑艺术元素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进入场地前,对怎样正确判断场地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较为陌生,对如何根据景观元素与建筑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组合分析和设计,就显得非常茫然,特别是大二的学生还要面临着场地设计从几千平米的场地转变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的大场景空间,就会更加不知所措。因此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讲教师张桐在实验室首先利用PPT进行重点讲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讲解以及与学生互动讨论,结合进入现场后的具体场景再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认知。
1.案例一:有助于学生在场地基址分析中掌握自然条件
主讲教师张桐列举了美国旧金山《CENTRAL HOUGHTON PARK》案例,通过介绍设计师对场地空间及基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场地自然条件的调研,怎样发现并总结场地存在的问题和景观优势,让学生掌握地形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以及在场地基础平面图上的记录方式和方法。
2.案例二:有助于学生在场地基址分析中掌握建设条件
主讲教师张桐列举了《Drawing and Designing with Confidence》案例,介绍和分析了公园场地的建设条件:包括区位、场地周围条件、内部设施条件等,让学生在进入场地后能迅速展开调研,并且在调研时能够注意到案例的重点、难点、场地的特色及问题点。
3.案例三:有助于学生在场地基址分析中掌握建筑艺术元素
景观设计源于对场地特征的感知和解释,因此必须在景观场地体验方面加强训练。元素、结构、感知过程、感觉人、尺度空间等都是合适的关注对象,也是现场感知训练的基础。主讲教师张桐列举了《邦久庵の自然环境》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介绍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太阳光照会带来的视觉特点、季相变化引起的自然元素变化及其特征、建筑与自然景观元素的关系、地形剖面的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各个功能单位之间缓冲区的重要性。
二、现场实地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1.结合案例讨论分析,模拟解决具体问题
在掌握了场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规划需要,让学生直接针对课堂上提供的案例,模拟解决现实中可能会出现的具体问题。在实操环节,将学生按小组进行分工,每组 4~5 人,每个小组先分别对案例题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再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个人并独立完成。通过对场地条件和场地特点进行调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树立严谨治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现场实地测量操作,培养设计实践能力
实地操作内容安排了参观校内沈阳城市生态监测站,并进行实践返图及规划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把控能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具象的实景来解答。比如,在对空间进行分析和总结出问题点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能够加深对实际场地空间的表达内容和实物测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实习过程中通过对校内沈阳城市生态监测站的实测,让学生了解场地与图纸以及图纸与实景间是如何转换的,分析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空间要素的表达能力和绘图技巧,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亲身实践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理解,培养设计思维的教学目的。
先呈现案例,再通过案例提炼出知识结论。案例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解决教学过程中“不接地气”“纸上谈兵”等问题,让教学实习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讲教师张桐在《风景园林场地设计》课程综合实习中熟练地应用了案例式教学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启发了学生的设计思路,使学生在场地设计时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各种设计要素,掌握设计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场地基址分析认知和实践能力。